魏虎回来了,宋宁挺高兴的,他轻咳了一声说道:“咱娘在镇上摆了个小摊子,今天头一天出摊子。”
陈翠花也说道:“你可别说我什么,这摊子我是老早就想弄了,只是之前手上没什么银钱,如今有了些本钱了,又有了牛车了,做个小生意也累不到。”
魏虎这才没说什么,“娘,那你该干干该歇歇。”
“还用你说呀,咱家这酥饼生意也就做上午那一会儿,以后晌午头一过就能回来了。”
魏虎回来了,宋宁挺高兴的,他给人家抄书一个月能挣上二三两银子,魏虎现在住山上一个月能挣个六七两银子,两个人都不少挣银子。
魏虎在山里钻了几天了,身上脏兮兮的,知道他家夫郎是个爱干净的,吃了饭就烧了一锅洗澡水。
宋宁帮着把魏虎的脏衣服给收起来,拎起来的时候看见袖子那破了一个洞,宋宁呀了一声,“魏虎哥,你袖子破了,可是伤到胳膊了?”
“破了吗,我没注意到,应该是今儿爬槐树的时候给勾破了。”
“那我给你缝缝。”
宋宁针线活不好,虽然缝得不好看但也能缝上几针,借着油灯坐在床边缝了起来,缝好之后看了一下自己都被逗笑了,歪歪扭扭的,针脚也粗。
魏虎在堂屋洗好澡就过来了,低头看了一眼,“缝好了。”
“有点丑,你别嫌弃。”
“怎么会。”
魏虎巴不得让人家知道这是宋宁给他缝的衣裳呢。
这会儿天也不早了,吹了灯两人挤在一起说着悄悄话,宋宁说着说着就困了,打了个哈欠闭上了眼睛,魏虎帮他拉了一下被子,也抱着人闭上了眼。
第二天一早三人都起来了,陈翠花现在做小生意呢,一早起来就开始揉面调馅。
魏虎今儿也要去镇上卖猎物还有槐花、蜂蜜这些,都是放不住的,早点卖了也不糟蹋了这些好东西。
兰哥儿今儿来得也早,他怕耽误了陈翠花做生意,早早就来牵牛出去饮水吃草去了。
宋宁和魏虎两人找了纱布挤蜂蜜,那块蜂窝挺大的,家里的瓦盆挤了大半盆出来,足足有个三斤多呢,这蜂蜜可是个好东西,值上个几钱银子呢。
挤蜂蜜的纱布放在热茶里涮涮,早上就一人一碗蜂蜜水。
宋宁昨儿刚去过镇上,今儿魏虎要去镇上卖猎物呢,他也跟着一起去,等兰哥儿牵着牛回来了,宋宁给他舀了一些蜂蜜,“回家和你爷爷吃。”
兰哥儿道了谢,趁着这会儿没关门呢,兰哥儿忙又去后院把牛棚鸡窝这些给打扫了出来,宋宁让他歇着,兰哥儿不愿意,非要打扫干净了后院才拿着饭走了。
惹得宋宁越发心疼这不大的小哥儿了,实在是懂事得让人心疼。
三人吃了饭也去了镇上,魏虎在前面赶牛,宋宁两人坐在牛车上,一家三口今儿都去镇上呢。
路过村子的时候早起的人打上声招呼,不少人盯着牛车上的东西看,这大柳树村本来就不大,有点风吹草动的一个村的人都知道。
“这陈翠花真能干呀,这又去镇上做小生意去了。”
也有人眼红说道:“那谁知道能不能挣到铜板呀。”
孙婆子背着背篓从一旁路过也说了句,“人家挣到铜板给你说呀,你有陈翠花那本事家里也早富裕起来了。”
这大早上的,村里人起来都是先去地头或者后山干会活,等该吃饭了才回家去,孙婆子最近几日喜欢往后山跑弄一些嫩笋子,这会儿笋子不好找了,但秋哥儿爱吃,她就一早起来去后山找去。
“呦,孙婆子,你之前不是和陈翠花不对付,怎么这会儿帮着她说话了。”
“谁帮她说话了。”
孙婆子背着背篓回家去了,她还得赶紧回家做饭呢,可不能饿到她儿夫郎了。
宋宁三人到了镇上,魏虎先背着那些野味儿去酒楼给卖掉,等一会儿过来了再回来卖蜂蜜和槐花这些。
宋宁就先帮着他娘把摊子给支了起来,他们今儿来得早,等他家小摊子支起来了,旁边卖烧饼的夫郎这才推着架子车过来了。
陈翠花麻利地往面团里塞上馅儿,今儿就正常卖了,肉馅的五文钱一个,素馅的三文钱一个,陈翠花边煎饼子边叫卖了起来。
宋宁也在一旁帮着忙,原以为今天生意会差一点呢,没想到还可以呢,这酥油饼子做得很是松软,小孩老人最是喜欢吃了。
一早起来买菜的妇人夫郎牵着小孩赶早市,昨儿买过了吃着好,今天又带着小孩过来买了,小孩子吃上一个饼子就吃饱了。
宋宁在前面收着铜板,“两个素饼子,拿好,小心烫。”
这一大早的,大家的生意都不差,有的人家懒得做饭就在早市上买上一些回去吃,也省得做饭了。
买菜的妇人夫郎,一早起来上工的伙计,还有路过要去学堂的小子……
虽然集市口人不算多,但也是一天中生意最好的时候了,就连旁边的烧饼生意都不差,那夫郎一个人忙活着,旁边还有人等着呢。
有人看见后面一背篓的槐花问道:“那槐花也是要卖得吗?咋卖的呀?”
“五文钱半斤,我相公昨儿刚从山上摘下来的呢。”宋宁笑着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