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成,我在家也没个玩的人。”
陈翠花的铺子热热闹闹开了张,魏虎打算过去帮上两天忙也进山去,趁着这会儿天好多打上一些猎物。
夜里睡觉的时候宋宁有些舍不得魏虎一个人在乡下,如今他的学堂没有什么事,他娘的铺子生意不差,宋宁有些不想让魏虎在进山去了。
“魏虎哥,要不你就帮着咱娘做生意,都是自己家生意,也好忙起来再请其他人了。”
“你还怕咱娘照顾不了一个铺面。”
“哪有,我是觉得进山打猎太辛苦了些。”
“过个几个月天就要冷了,也进山不了多久了,到时候我在镇子上找个活计,还是在一起的。”
魏虎想跟着人家走镖,他这些日子在镇上也打听了,若是走得远的话一趟下来能挣个不少,若是在贩上一些货物挣得更多。
丰年镇有个码头,平日里船只来来往往,跟着一块走镖的话比他打猎强上不少。
魏虎没有和宋宁说,现在才刚搬到镇上没多久,等他家日子稳妥下来了再去走镖也不迟。
魏虎在铺子里帮了两天忙就回乡下打猎去了,离家三五日就能回来一趟,镇上离他家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。
家里也没啥事,宋宁每日带着兰哥儿一道去学堂,他娘起得比他早要去铺子里忙活,不到晌午就关了铺子回来了,听他娘说铺子的生意挺好的,之前的老食客还会转悠过来买呢。
魏虎走了之后家里的牛没有照应,都是陈翠花下午的时候牵着牛出去放牛,回来的时候还要背上一大背篓草料。
宋宁觉得他娘这样太辛苦了,就和他娘商量着不如在找一个小孩帮他家割草,也省得牵着牛出来了。
陈翠花觉得可以,就是去哪找小孩呀。
“周娘子她家的小子我见过,个头不低呢,看着也不小了,不如我去问问周娘子她家愿不愿干这个活?”
“成,那你去问问。”
陈翠花做早食儿的,天不亮就要起来,现在铺子就她一个人,卖包子酥饼还有鸡蛋汤这些,生意还不错,就是早上太忙了些。
宋宁从家里拿了一些红枣发糕,周娘子家里有两个小孩呢,刚好带着兰哥儿一道串串门,兰哥儿在学堂里和其他几个小孩子玩得挺好的,就是回来了没人玩,周娘子家的小哥儿和兰哥儿差不多大。
这会儿天刚擦黑,宋宁想周娘子应该在家呢,就提着篮子过来了,他敲了敲门,里面一道稚嫩的童声问道:“谁呀?”
“我,隔壁的宋宁。”
周娘子正在洗碗呢,听见宋宁的声音忙擦了擦手开了门,“宁小哥儿呀,快进来。”
宋宁还是头一次串门,周娘子家看着不大富裕,听他娘说是个寡妇带着两个小孩子,但家里却收拾地干干净净的,两个小孩子也白白净净的。
宋宁招呼了周家小哥儿过来吃枣糕,“叫什么名字呀,这是我家兰哥儿,以后你们两个玩好不好?”
周家小哥儿性子有些腼腆,被宋宁问了一句话脸都红了。
周娘子倒了碗热茶陪着坐在一旁,“叫燕哥儿的,这孩子不爱说话。”
宋宁问了周娘子愿不愿意给他家牛割草,一天四背篓草,一背篓给三个铜板,“我娘一早上还要去铺子,下午还要回来喂牛,我想着不如找人割草,她也好歇上一歇。”
周娘子一听这话连连应下了,“我家老大都十岁了,能割草的。”
一天十二个铜板呢,不少了,小孩子在家也没啥事,现在这么小出去找活计都没人要的,能挣上一些铜板也能补贴家用。
“那成,到时候割了草背到我家就行了。”
宋宁见兰哥儿这会儿正好燕哥儿玩呢,就又坐了一会儿,和周娘子说了会话,等两个小家伙玩得差不多了才带着兰哥儿走了。
兰哥儿性子比之前活泼了不少,下午他出去送其他小家伙出门,兰哥儿就帮着他打扫学堂,可勤快着呢。
周娘子得了这个活计特意嘱咐了周小树两句,让他早上割上两背篓,下午再割两背篓,周小树挺懂事的,听他娘的话早上趁着宋宁没出门之前就给送了两背篓过去。
宋宁去学堂不用起那么早,他娘比他起得早多了,起来带着兰哥儿一道去早市上买些菜,再去铺子里吃上个饭,不紧不慢地在去学堂。
宋宁挺喜欢当夫子的,事情不多,小孩子也乖。
宋宁一早提着篮子准备买些菜,刚好碰上周小树给他送青草,身旁还跟着燕哥儿,手上拿着镰刀看来也是帮忙了。
“这么早呀。”
宋宁把草料给接了过来,这草割的又嫩又新鲜,还带着一股好闻的清新的味儿,宋宁给家里的大黄牛抓了一些。
宋宁先把今天的铜板给了周小树,要是他家没人的话就先放他家,下午再送过来也成的。
周娘子家的两个小孩子养得都很乖巧,周小树得了铜板就带着燕哥儿回家去了。
燕哥儿个头也不大,拽着他哥的衣角蹦蹦跶跶走了。
两个小家伙都挺讨喜的,宋宁笑了一声也带着兰哥儿出门买菜去了。
他家的菜不用咋买,魏虎从乡下回来会带一些,宋宁就是路过集市的时候溜达溜达,这一大早的街上还挺热闹,吆喝声起此彼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