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见秋哥儿喊自己,孙大壮原在外面和魏虎说话呢忙进屋去了,几个人都进来,围着床上的小家伙看了起来,孙大壮盯着床上的小家伙傻笑了起来,“长得比我这个当爹的俊。”
看着孙大壮这个傻样秋哥儿笑了起来,“小哥儿长大了自然要俊俏一些才好,这头一个看见的是宁哥儿,宁哥儿长得好,人家都说这小孩子仿头一个看见的人,以后肯定像宁哥儿长得一样好。”
孙大壮连连说道:“那是那是。”
陈翠花也伸头看了一眼,“孙婆子,你怪有福气的,这小哥儿生得真好。”
孙婆子也高兴着呢,这家里添丁是件大喜事,“那是,你陈翠花现在也不差,你不也应奶奶了。”
陈翠花也笑了,可不,她家兰哥儿也贴心着呢,小家伙可懂事了。
几人也没在这多待,秋哥儿刚生产完没几日正是要休息的时候,孙婆子送了几人出来,脸上的笑都没下去过,“在我家吃了再走,你家那冷锅冷灶的还要收拾,怪麻烦的。”
“不了不了,这铺子里忙着呢,一早天不亮就要起来忙活了,回家看一眼就要回去了。”
孙婆子呀了一声,“忙成这样呀,我以为今儿都回来了不得住上一日。”
“铺子里没人不成。”
孙婆子这才没有强留几人,这家里头一个孩子呢,总要热热闹闹摆上两桌,说好了日子邀了陈翠花他们过来吃酒。
宋宁坐在牛车上还高兴着呢,秋哥儿生得小哥儿可真喜人。
几人赶着牛车回了家,魏虎时常收拾着呢,虽然没咋住人但院子里干净着呢,就连菜园子都打理的整整齐齐的。
宋宁提着篮子下来了,“魏虎哥,娘,咱家这菜园子结的菜可真多。”
“可不,这才几日没摘这角豆又长成了,辣椒也红了一茬,倒是省得咱家在镇上买菜了,这辣椒今年种得多,回去了糟成酱能吃上一冬天呢。”
几人都下手摘了起来,宋宁拎着篮子摘红辣椒,别看没几行,也弄了一篮子呢,这菜园子长得实在是喜人。
兰哥儿也钻在比他都高的茄子秧里,两只手抱着茄子用力才给拽了下来。
菜园子里摘了一番弄了一背篓的茄子南瓜冬瓜这些,还有一背篓的辣椒青菜韭菜,两背篓的菜足够他们吃上好几日了。
回去的时候又去他家地头转了一圈,家里的棉花都结了花苞了,陈翠花今年特意种了一些棉花,想着留下来给兰哥儿还有以后家里有小孩子了做棉衣使的。
苞谷也结了籽了,掰了一些回家煮着吃。
几人回家一趟牛车上装得满满当当的,前面放着两背篓的菜,后面堆了一大摞的柴。
这在镇上虽然比乡下方便了些,但啥啥都要花铜板,就连那烧火的柴都是要买的,家里和铺子的柴都是魏虎空了回乡下拉回来的,倒是省了不少的铜板。
回去陈翠花就忙活了起来,弄了半背篓的茄子呢,她捡了几个准备蒸一些茄子青椒包子,之前没弄过刚好试一试,要是好吃了给铺子了也做上一些。
宋宁和兰哥儿坐在院子里穿红辣椒,两人一人一根针把红艳艳的辣椒给穿成一串,到时候往堂屋门口的墙上一挂可喜庆了。
魏虎也把那些笨重的南瓜冬瓜这些都搬到了厨屋放着,这些菜能放,到了冬天的时候也是个新鲜的菜。
厨屋里冒着蒸包子的白烟和炒菜的香味,宋宁和兰哥儿挤在一块闹成一团,惹得翘着尾巴的小彩狸都下爪子勾着篮子里的辣椒,被宋宁轻打了一下小彩狸又摇着尾巴跑一边去了。
“兰哥儿,我来给你家送草料来了。”
周小树背着比他都高的草料进来了,笑得一排大白牙都露了出来,他身后还跟着燕哥儿,现在两个小家伙和兰哥儿玩得可好了。
“小树、燕哥儿来了。”
宋宁打了声招呼,今儿他们一家都去了镇上,家里关上门了,这会儿听见他家有动静了两个小家伙这才过来了。
两小家伙儿也是实心眼的,每次给他家打得草料都堆得冒出来。
魏虎把周小树身上的背篓给接了过来,还没拿到牛棚呢大黄就伸着舌头自己扯着吃了起来。
“你娘回来了吗?”宋宁问了一句。
周小树吸了一下鼻子,“没呢,我娘都是快天黑了才回来呢。”
周娘子也没个固定的摊位,有固定摊位的话就要交市银,她舍不得,就每天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卖豌豆凉粉。
今儿刚从乡下回来,宋宁拿了一个葫芦几个茄子还有一些辣椒青菜这些,“都是自家菜园子种的,你两拿回家吃。”
周小树挺高兴的,这些得好几个铜板了,“谢谢宁小嬷。”
两个小家伙抱着菜走了,燕哥儿还喊兰哥儿明儿下学了和他一道玩捡石子呢,兰哥儿嗯嗯点头应了下来。
看见兰哥儿现在也有了玩伴了,宋宁挺高兴的,兰哥儿虽然不大,但性子有些老成,跟着他在学堂读书跟个小大人似的。
虽然在学堂他不是年纪最大的,但总是把自己当哥哥照应其他人,下学了宋宁把小哥儿小丫头送出书斋外,兰哥儿就拿着小扫把帮他打扫学堂,这么乖的小哥儿惹得宋宁越发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