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  也就是这个字不是我们华国字典里的字,是小樱花根据我国的六书造字法自己创造出来的。
  然后云逸上网查这个词的出处,发现没有权威的来源。
  只有一些营销号或者网友自己做的解释。
  有些人说,这个词来自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《风月谷》。
  云逸在网上查了,余先生没有这首词。
  为了严谨,她让人买回来余先生诗集全集,按照目录查看。
  好在余先生是近代人,写的诗也不像李白杜甫那样成百上千,很快就查完了。
  事实证明,确实没有余先生这首《风月谷》。
  云逸又找了文学专家来鉴定一下,是不是余先生真的没有这首诗。
  经过专家们统一鉴定,风月二字就不像是余先生的诗名。
  专家们也统一认定,余先生没有这首诗,也没有使用这四个字。
  云逸继续查询,还有人说这四个字出自近代女诗人林徽因。
  【凨凪凮夙,我见众生皆草木,唯独见你是青山。】
  这句话听起来也很美,但云逸的探索精神起来了,她去查了林徽因诗词原话。
  发现这句话原文来自唐朝杜甫的《青山》。
  我问青山何日老,青山问我何时来。
  我见众山皆草木,唯有见你是青山。
  青山已随晚风去,我与沧海化桑田。
  朝阳落暮霞光盛,云台浅薄秋雨残。
  林徽因引用了这句话,写在了她自己《入目无他人》中。
  入目无他人,四下皆是你。
  我见众生皆草木,唯独见你是青山。
  愿有岁月可回首,且以深情共白头。
  既许一人以偏爱,愿尽余生之慷慨此生固短,无你何欢!
  但这首诗跟凨凪凮夙也没有关系啊。
  云逸仔细看了一下这个词的出现时间和网络上流传的解释,果然时间相距的都很近。
  如果从小了说,这只是一些营销号为了博流量,突出文字美感做的东西。
  但往大了说,这何尝不是小樱花的一种文化入侵?
  让华国民众习惯了这些字、词,使用多了,形成一种正规的语言么?
  云逸觉得不能这样。
  即使语言是用来使用的,也要明确它具体意思和来处。
  看起来是很较真,但文化入侵前期不就是用潜移默化的自身文化来替代原有的内容么?
  云逸当下就发布了相关视频。
  【今天发现一个好玩的事情,跟大家分享……】
  云逸把自己从认识、到探索这个词的完整过程发到了网上。
  由于是云逸的内容,这个视频不可能被限流。
 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波文化入侵。
  云逸发现,即使在自家平台,想举报那些介绍【凨凪凮夙】的博主也很难。
  因为举证很难,证明一个东西不存在,需要大量的科普和非常专业的人士才能有一定的结果,而且都不能保证专业人士是否正确。
  知识会根据新出土的考古、或者久远的一个孤本随时变化。
  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文化入侵很难预防、很难发现。
  文化可以借鉴,但不能让营销号给他们做背书,贴上华国文化的标签。
  通过云逸的视频,大家才恍然。
  [我昨天也刷到了,还想着学会了一个生僻成语,用在作文里呢。多亏云姐姐的科普,要不然我真的以为这是我们的文化]
  [其实还有很多,比如说“兆”这个字,我国新华字典里就是百万的意思。小樱花那边才是万亿。]
  [虽然云大小姐的视频不差我这点流量,但我也投了30块的,希望更多人知道。]
  ————
  宝贝们,这部分不占用正文~
  这件事是我今天刷视频发现的,搜了几个博主,也查了相关信息。
  除了小说人物是虚拟的,事情是真实的,大家也可以上网查~
  我参考的是:蓝猫teroso博主的视频。
  现在文化入侵真的很潜移默化,如果我们知道了这四个字是日制汉字我认为没问题,就怕很多人以为这本身是我们自己的文化。
  越来越多人使用,就成为默认的文字了。
  我觉得使用没问题,只是要明确,这不是我国文化,就够了~
  第187章 巡回法官
  解决了日式文字的问题,云逸又懒懒的躺回了沙发。
  点开郭律的视频,再听听最近有什么法律八卦。
  听了几个,就发现这些她在直播中全听过了。
  然后就搜索其他律师的主页。
  搜着搜着,就发现了李艾-巡回法官。
  我国是有巡回法官的,他们抱着一个国徽到处走,走到哪里,只要有案件,把国会挂起来就成了法庭。
  云逸刷了李艾法官的视频,发现他去的地方都是道路难以到达的地方。
  这些地方的人,可能都不知道还有法院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。
  要不然就是距离法院太远了,司法成本太高了。
  他们没有办法去寻求法律援助。
  李艾当上法官后,已经4年了。
  通过他的视频,云逸觉得这些巡回法官真的很值得敬佩。
  有了他们,才践行了我国把法律普及到每一寸国土。
  但他们的处境确实有些艰难。